据搜航网获悉,11月2日晚上19时,港澳驳船“建工228”轮在珠江南沙港区水域行驶期间,突遭大浪,船体剧烈晃动,造成船上17个集装箱落水。
事发后该轮机舱进水,失去动力,存在随时沉没的风险。落水的集装箱在南沙港区水域四散漂移。
广州海事等相关部门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安排了三艘拖轮前往事故地点应急协助,截止11月4日16时53分,南沙港区恢复通航。
与此同时,南沙一、二期的负责人带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与沙角海事处、拖轮公司等利用应急示位标标记集装箱的移动和下沉位置,尽可能启用就近吊桥打捞落水集装箱。
由于落水箱起吊难度高,风险大,三大队前沿主管及一名从化工人,用两条缆绳绑在身上和绑上安全带,用吊具凌空吊起下降到漂浮的箱体,挂钩、绑缆,危险度相当高。
另一边,“建工228”轮在两艘拖轮协助下,安全靠泊在南沙二期驳船码头并立即卸空。落入水中的集装箱沉下前,有7个集装箱被成功吊起并拖至码头边。

事发第二日(11月3日),为加快打捞进度,尽早把剩余的10个沉箱打捞上来,恢复南沙港区生产,南沙二期现场人员在现场配合海测大队、打捞单位做好打捞工作,利用前期掌握的信息,探测出沉箱位置,评估沉箱重量,指挥打捞船进行打捞。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事发第二日,又有5个沉箱被成功打捞上岸。经过分析测量,广州港与海事、引航部门充分沟通与协调,南沙一二期五条集装箱班轮在晚上顺利离泊。


事发第三日(11月4日),为决战尽快全面恢复航道通航,广州海事局指挥中心、广州港股份公司生产业务部在现场与南沙一二期、海测大队、打捞局、打捞公司等一同商议,尽最大可能在天黑前恢复通航。
4日11时最后一个失踪的集装箱被找到,至此,本次事故落水的17个集装箱全部被找到。
当日下午16时53分,南沙港区恢复通航。晚上22时33分,6泊位的“默克峡湾”离泊,至此,南沙一、二期所有集装箱班轮安全驶离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