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在水上航行,除了存在与陆地上汽车相同的碰撞事故外,还存在翻沉、触礁、台风、失火、爆炸、油气泄露、人员坠海等多种海上特有潜在安全隐患,这也就意味着船员相较于陆上人员会面临更多危险。因此从海事系统、院校协会到航运公司,无不将海上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培训作为头等要务之一。然而,各种突发因素及人为因素导致的船舶事故依然时有发生,我们可以从交通运输部今年1-9月救助打捞任务的相关数据统计,来侧面了解今年前9个月船舶遇险事故的情况。
那么,交通运输部1-9月执行的救助打捞任务情况怎样?有多少艘船舶被救助打捞?救助打捞的遇险人员数量有多少?我们来看看...
前9个月,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系统共完成应急救助打捞任务845起,除8月外,各月分别完成的任务为:111起、91起、79起、114起、103起、97起、110起、140起。从图1可以看出,曲线两端上扬,中部低洼,说明在1月以及8月、9月应急抢险救助任务较为密集,尤其是开渔期后的9月,应急救助抢险打捞任务量明显增多,曲线上扬的角度也明显增大;而中部的3月、6月等,救助任务量明显低落下来,几近是各月最低。
9月交通运输部应急救助打捞任务量增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各海域开渔期的到来,以及北半球气候变暖,航运活动频繁。而1月份救助打捞任务量相对较多的原因是什么?小编以为,除了每年9月份一直延续到年底的航运旺季效应下船舶数量增多之外,还应该叠加了春节期间客滚轮的春运高峰。春运期间客滚轮班次增多,发生事故的几率和隐患也就增大。
图1 2018年1-9月交通运输部执行应急救助抢险打捞任务的情况

图2 2017年1-9月交通运输部执行应急救助抢险打捞任务的情况

交通运输部去年前9个月执行了859起应急救助抢险打捞任务,相比去年同期,今年前9个月执行的应急救助抢险打捞任务数量减少了14起。
今年1-9月,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系统共救助打捞遇险船舶70艘,较去年同期减少15艘,去年前九个月共救助打捞遇险船舶85艘。
并且从图3、图4可以看出,历年的七八月份间救助打捞的遇险船舶数量最多。在今年的8月、9月,共救助打捞21艘遇险船只,而6月救助打捞的遇险船只数最少,仅为3艘——这也与6月份交通运输部执行应急救助打捞任务的数量情况呈正相关性(6月救助任务量明显下滑)。
图3 2018年1-9月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遇险船舶数量

图4 2017年1-9月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遇险船舶数量

今年1-9月,交通运输部共救助打捞遇险人员1006人,而这一数字去年同期是1613人,今年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3.5%。而如前所述,前9个月交通运输部执行的救助打捞任务、救助打捞船舶的数量,都是较去年同期水平有所下降的——可以看出,这些数据均呈正相关性,具有相同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从图5可见,前6个月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的人员水平比较低,并且6月份时达到最低值,是58人,而随着天气的转暖和开渔期的到来,到7月份、8月份时,救助的人员数量开始陡然上升,单月救助人数接近220人。
图5 2018年1-9月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遇险人员数量

图6 2017年1-9月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遇险人员数量

我们可以对比图5、图6,去年前9个月和今年前9个月交通运输部救助的遇险人员数量走势基本相同,都是前6个月渔船、远洋船活跃度相对较低时救助的遇险人员数量水平也较低,而6月以后天气变暖和开渔期后,所救助的遇险人员数量也开始增多。
随着国务院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及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高压态势,航运业海上安全生产的弦也越绷越紧,救助打捞的制度体系、技术设备、教育培训、人员配置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使得近年我国海上安全事故的比例整体下降。
通过上述数据也的确可以看出,今年前9个月交通运输部执行的应急救助打捞任务数量、救助打捞遇险船舶数量、救助打捞遇险人员数量等,均较2017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海上救助打捞的罹难者数量也在逐年减少。
从图7可以看出,交通运输部历年打捞的罹难者数量虽然有所波动,但整体上是呈逐渐减少的趋势。
图7 交通运输部历年救助打捞的罹难者数量走势

通过交通运输部今年和去年前9个月的救助打捞数据来看,整体上我国海上船舶遇险事故呈现出逐步降低的水平,海上安全生产情况逐步向好,也反应出船员在海上的工作生活安全系数有了相应的提升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