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动态

    中日韩造船对决:谁能掌控未来?

    来源:信德海事网    编辑:编辑部    发布:2025/10/21 08:48:12

    在全球造船业的竞争格局中,中国已经稳坐“头号玩家”的位置。2024年,中国船厂承揽了全球约71%的新船订单(以CGT计),年产能突破2300万吨,远超日韩。

    在油轮市场,中国份额从2022年的32.4%升至2023年的62.6%,并在2024年进一步提升至71.2%,集装箱船订单也呈现出相似趋势。

    BIMCO首席航运分析师Niels Rasmussen指出:“过去五年,中国船厂完成了全球一半的船舶交付运力,目前在全球手持订单中的份额达到66%。”

    这一领先地位得益于完整的产业链成本优势。依托宝钢、鞍钢等大型国有钢厂的稳定供应,中国船板价格较日韩更具竞争力,再加上充足的劳动力,使其成为全球造船成本最低的国家之一。

    Clarksons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12月,中国商船队总吨位已达2.829亿GT,作为全球最大的船东国,庞大的内需也为本土船厂提供了稳定订单。

    BRS在《2025年年度回顾》中评价,中国造船业已建立在“设备精良的船厂、庞大的配套制造业以及健全的金融体系”之上,不再只是依赖廉价劳动力。

    中国船厂也正在进军绿色与高端船型。2024年,江南造船为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交付了17.5万立方米LNG运输船“AL SHELILA”号,采用自主设计的Mark III Flex薄膜货舱,标志着中国在高端能源船舶领域的突破。

    Rasmussen也强调,未来五年全球45%的订单将集中在集装箱船和LNG船,而过去五年这一比例仅为25%,“重点正在坚定地转向超大型船舶”。

    交通运输部主导的全球可持续交通创新联盟(GSTIA)吸引了英国清洁航运技术公司Silverstream Technologies成为联合创始人之一。

    其核心产品空气润滑系统(ALS)可减少约5–10%的燃油消耗与排放,已在招商轮船的新造LNG船和新加坡Seatrium的LNG船改造项目中落地,并正加速向亚洲船厂推广。

    公司中国区总经理Andrew Starforth透露,截至2025年1月,亚洲超过5000载重吨的船舶中,已有超1万艘配备或订购节能技术,比一年前增长约10%。

    Clarksons的统计也印证了这一趋势:目前亚洲船厂建造的在役船舶中,约有三分之一已装配了减排技术,而在新船订单簿中,这一比例更高,达到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