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机舱设备众多,结构复杂,无论从外形庞大的主机,到体积很小的密封片、传感器等,都可能因疏于管理、保养而影响到机舱的安全,甚至出现船毁人亡的重大事故。所以,机舱保养无小事...
作为有着多年轮机工作的船员,笔者就“MOUNT HEDLAND”轮上的一起“十字头螺丝断裂损毁”的事故案例,同大家分享,并具体看看轮机部安全作业中都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前不久,“MOUNT HEDLAND”轮于南澳大利亚港VAYALA锚地装货铁矿石,由于锚地装货时间比较长,主机第三缸已经运行到12000小时,按照PMS要求,此缸应该大修,吊缸。请示公司后,公司予以吊缸批复。
2019年1月3日,早晨8点,轮机长在TOOLBOX MEETING上告知主机第三缸吊缸后,大管将主机气、水、燃油、滑油系统的相关阀关闭,缸套水放干净。
其他机舱成员准备就绪,主机第三缸开始吊缸...
工作分两组:
◇ 二管和三管为一组,在底层曲轴箱拆装;
◇ 大管带领其余人为另一组,在缸头层拆装。
首先,拆除缸头附件,排烟管连接螺丝,然后用液压工具将液压螺丝拆掉,随后天车顺利将缸头及排气阀吊起;二管和三管在底层将十字头螺丝和填料函周圈固定螺丝拆掉;接着活塞也被吊出,一切都挺顺利。
接下来,便是清洁、测量、更换相应备件,下午装回去。
轮机长看着上午的工作挺顺利,下午就没有到现场把关。
然而,下午安装的时候,问题出现了...
大管轮用天车将活塞和活塞杆放入缸套,下面二管轮和三管轮配合把十字头螺丝入孔,天车吊钩及吊活塞专用工具未取下,十字头螺帽先装上去了,沟通协调不到位,向下盘车,导致十字头螺丝断裂损毁。
注明一下:这种十字头螺丝是特殊材料做成的,不易修复,船上也无备件。
怎么办?
怎么办?
缺了这颗十字螺丝,
主机无法运转,
船无法正常航行 ...
紧急情况下,公司从船队的同机型船上获取备件,通过航空和交通艇调送到“MOUNT HEDLAND”轮,这才解决了“MOUNT HEDLAND”轮的问题,船舶恢复了航行。
而这件事,也让公司也大费周折,主要是还承担了额外的经济损失。
分析这起事故,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事件的过程中,轮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与管理是存在一些不足和漏洞的。以本事故为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经验教训,或是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01
TOOLBOX MEETING上,轮机长或是大管轮应当将这项作业的重要操作以及安全注意事项讲评清楚,哪些节点需要相互之间做怎样的沟通协调,以及可能出现的后果等等,防止操作人员误操作。
关键操作:先盘车使连杆上端至曲轴箱上部,用天车将活塞和活塞杆缓缓放入缸套,使活塞杆与连杆通过十字头螺丝配合完好,此时先不要用手带上液压螺丝,更不要用液压工具压紧,而应将天车的吊钩和吊活塞的专用工具先取下,然后二管、三管与大管协调好之后,再缓缓向下盘车,此时活塞和活塞杆会靠自身重力缓缓跟着向下滑动;与此同时对好填料函外圈螺丝孔,停止盘车,然后带上螺丝并锁紧;继续向下盘车使连杆上端至合适位置,然后再带上十字头螺丝所对应螺帽,并用液压工具压紧(这样就避免了十字头螺丝的断裂损毁)。
02
上下两组之间,操作之前务必沟通良好,在实际操作中不要想当然推断对方的操作行为,要给彼此传达准确的操作信号,确认无误后方可下一步操作。在此建议,此类上下层作业时,最好配备对讲机,以做到随时畅通地沟通。
03
大管轮作为现场指挥,应该上下查看,要整体把控这项作业的进度和操作,起到统筹协调的作用,充分发挥团队的组织与协调能力。
04
二管轮和三管轮在底层操作时,应该严格遵循大管轮的指示进行,如果没有得到大管轮的下一步操作指令,应该向大管轮确认,否则建议不要莽撞进行下一步的向下盘车作业。
05
最后建议,轮机长应当对轮机部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做到充分了解,根据某项作业的难易度进行针对性指导把控,必要时到现场督促把关。
从上述事故案例,我们不难发现,机舱安全作业管理是多么的重要,轮机长、大管轮的指挥协调、各类注意事项强调、船员之间的沟通配合、船员自身的业务素能...一项作业的顺利完成,上述因素缺一不可,也是轮机部安全作业管理的前提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