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新闻动态
美国制裁伊朗 给全世界挖了一个坑
来源:硕鸣灼见 编辑:编辑部 发布:2019/05/09 09:41:17
美国总统特朗普22日决定,结束部分伊朗原油购买国豁免于制裁的待遇,意味着美国决心让伊朗石油出口全面归零,斩断德黑兰当局的收入来源,遏制其在中东势力的扩张。最新消息,美国已在中东地区进行全面的军事部署,美伊朗冲突全面升级,可能重回常态。可以看到,美国对伊朗石油的制裁给包括中国、印度、韩国在内等世界多国挖了个坑,也将使全球能源市场受到冲击。
据悉,中印自去年就在商讨成立石油俱乐部,届时全球石油甚至能源市场势必将出现新格局,价格不一定卖家说了算,制裁也不一定美国说了算。
美国全面制裁伊朗
特朗普上台以来,中东地区的主要矛盾由国际社会打击“伊斯兰国”转向地缘政治博弈,伊朗被认为是美国中东主导权的主要挑战者之一。美国特朗普政府2018年5月宣布退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并逐步恢复因协议而中止的对伊制裁。近期,美伊冲突愈演愈烈,热战一触即发。
美国全面制裁伊朗,美伊冲突可能重回常态。
4月6日,特朗普政府计划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列为“外国恐怖组织”。这是美国首次将一国的国家武装力量列为恐怖组织,据悉,美国国务院已将数十个与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有关的个人与实体列入黑名单,包括其下属的“圣城旅”,后者被控向叙利亚、伊拉克等地的亲伊朗武装提供援助。
此外,美国加大封杀伊朗石油出口的力度。5月2日起,美国不再给予部分国家和地区进口伊朗石油的制裁豁免,以全面禁止伊朗石油出口,国际油价持续走高。翌日,美国宣布将强化对伊朗核活动的限制。
美国取消诸国对伊朗石油的制裁豁免,全面封杀伊朗石油出口。
5月7日,美国国务院传来一则“紧急消息”,国务卿蓬佩奥取消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和外交部长马斯的会晤,转而在当天突访伊拉克,四小时的访问中,蓬佩奥会晤了伊朗总统、总理和相关官员。《华盛顿邮报》报道,蓬佩奥突访伊拉克的原因是伊朗有可能将导弹对准了在伊拉克的美国部队。
除了经济制裁,美国5月5日至今,逐步将制裁扩散至军事领域,伊朗出于“被动”的强硬回应也让中东局势变得扑朔迷离,空气中弥漫着热战一触即发的紧张与不安。
据俄罗斯媒体5月8日报道,五角大楼消息人士透露,两架B-52战略轰炸机于当地时间7日离开路易斯安那州的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飞往卡塔尔,另外两架将在未来几周加入这一行列。这些战略轰炸机将被部署在美国中央司令部位于卡塔尔首都多哈附近的乌代德空军基地。早前(5月6日),美国“林肯号”航空母舰已起航前往波斯湾。
美国向中东部署林肯号航空母舰战斗群向伊朗施加压力,军事威胁步步逼近。
美国将这一系列军事动作的解释为他们收到了来自伊朗“可信的袭击计划”,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在一份声明中说,美国向伊朗传递“明确信号”,任何针对美国及其盟友利益的袭击将遭到“无情的还击”。
然而,分析人士认为此类全面缜密的军事部署往往是提前很长时间做出,美国刻意挑起这场中东冲突可谓“蓄谋已久”。
面对美国的经济制裁和步步逼近的军事威胁,2019年5月1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一场集会上发表谈话,要求伊朗全国以“战斗姿态”应对美国在各个领域向伊朗发动的攻势。
法新社5月8日报道,伊朗官员表示,伊朗暂停部分核协议承诺,另外 ,伊朗将这一“无奈”的决定告知“伊核协议”相关国家的大使,伊朗外交部表示,此决定已告知英国、中国、法国、德国和俄罗斯。
伊朗宣布暂停部分核协议承诺 ,加剧中东紧张局势。
伊朗本国媒体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IRNA)报道,“伊朗在过去一年里采取了克制措施,但该协议的其他各方未能遵守其承诺,因此伊朗除了减少其在该协议的承诺之外,别无选择。”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美国制裁伊朗,加剧中东紧张局势的谴责,伊朗做出这一决定实属无奈。
2018年5月美国自行退出伊朗核问题前面协议,恢复并逐步收紧对伊朗的制裁,特朗普政府背后的目的尚不清楚,美国政府发言人坚持说,他们不希望与伊朗开战,但他们又几乎无法掩饰他们对德黑兰政权更迭的热情。
外交部反对美国“长臂管辖”
对于美国宣布将扩大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取消包括台湾、中国在内8国对伊朗石油的进口豁免许可,中国外交部早前表示,已向美方提出交涉,坚决反对美国实施“长臂管辖”。
美国原在去年11月给予台湾、意大利、希腊、中国、印度、日本、南韩与土耳其等8个国家,对于伊朗石油进口的豁免许可,这项许可将在5月到期,美方也表明该豁免不会延续。
但是,伊朗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投资者以及重要的能源合作伙伴 ,中国多年来是伊朗石油的最大买家,今年2月,中国国家主席表示,无论国际和地区形势如何变化,中方同伊朗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决心不会改变。
伊朗石油占中国石油进口总量的6%,路透社报道,在美国2018年11月重新对伊朗加大制裁前,伊朗就将约2000万桶石油运往其最大的客户中国,存放在大连港,尚未清关。
一种说法认为伊朗早预知美国将封杀其石油出口,因此先运出大量石油以便未来低调地慢慢结帐,倘若此说法成立,中国已然决定冒着违背美国“豁免制裁”的风险,维持与伊朗的石油贸易关系。
中东问题研究专家、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表示,“取消豁免并不意味着中国将屈服于美国,切断与伊朗的能源贸易关系,因为伊朗是中国在经济、政治和安全方面重要的合作伙伴。”
伊朗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成员国,中伊贸易紧密相连。
华黎明的这一推断并不武断,因为中国和伊朗的贸易关系早已紧密交织,影响早已超出了石油领域或两国地理范围。2018年,美国政府曾指责作为中国第二、世界第四大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违反美国对伊朗及朝鲜的制裁。2019年1月,美国司法部针对华为的行动,背后也与伊朗制裁有关。
出于利益关系和中国在处理以往美国搅局的中伊贸易上的立场,北京恐怕难响应美国,完全切断与伊朗的石油贸易往来。
除了中国,伊朗石油的另一大买家印度也很苦恼,印度此时正值大选阶段,不能购买便宜的伊朗油,代表印度国内油价将会上升,不开心的选民也许将投下反对票,也就是说伊朗石油禁令甚至可能影响到印度政局。2014年美国制裁伊朗期间,印度就利用卢比而非美元的付款系统以规避制裁。
印度、韩国等多国受牵连,传中印正商讨创建石油俱乐部
韩国也饱受禁令之苦,因为韩国石化产业极度仰赖伊朗的超轻质原油凝析油,三大企业韩华集团、SK集团以及现代石油的子公司,今年3月份刚从伊朗进口了2千万桶的凝析油。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政府的一纸禁令的确让利益关联体为难,美国接连对伊朗及委内瑞拉进行制裁的举动,全球油价动荡,如何保障本国经往来、稳定国际油价,同时协调国际外交关系也成为各国思考的问题。